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0904715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5785945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3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648) "身份的基石。
如果林逸凡在这里撒了谎,那就说明,他的基石,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不稳的。
普林斯顿大学的官方网站有公开的校友数据库。
这是一个对外的窗口,用以联络和展示。
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,用各种关键词组合搜索“Yifan Lin”或者“Lin, Yifan”。
我查遍了那几年所有学院的毕业生名录。
结果是:没有。
查无此人。
这并不意外。
但为了严谨,我换了个思路。
交换生项目通常是和其他大学合作的。
如果他是交换生,那么他的本科学位一定是在另一所大学拿到的。
苏晴说过,林逸凡是国内最顶尖的两所大学之一——C大的毕业生,然后通过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去普林斯顿交换的机会。
于是,我开始查大的校友录。
这次,我找到了。
林逸凡,经济管理学院,毕业年份也对得上。
照片上那个青涩的年轻人,确实是他。
但是,我又在大的官网上,找到了另一份文件——《历年赴海外名校交换生名单公示》。
我一页一页地翻找。
那一年的名单很长,去耶鲁的,去牛津的,去剑桥的……唯独在普林斯顿大学的那一栏里,没有“林逸凡”这个名字。
我的后背窜起一阵凉意。
这说明了什么?
说明他不仅在“毕业生”这件事上撒了谎,他连“交换生”的身份,都很可能是伪造的。
那么,那张在普林斯顿校园里的照片是怎么回事?
我把那张照片下载下来,放大,仔细研究。
照片的像素很高,能看清很多细节。
他背后的建筑,砖墙上的纹路,窗户的样式。
我截了图,用谷歌的以图搜图功能,很快就定位到了那栋建筑——确实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某栋教学楼。
这证明他去过那里。
一个大的学生,没在交换生名单上,却在普林斯顿的校园里拍了张照片,然后声称自己是交换生,乃至毕业生。
最合理的解释是什么?
旅游。
或者,参加了一个为期几周、花钱就能上的夏令营。
一个花钱就能买到的暑期体验,被他包装成了世界顶尖名校的交换经历,最后,又升级成了“杰出毕业生”的桂冠。
这个谎言的雪球,滚得可真够大的。
我坐在电脑前,没有兴奋,反而感到一种彻骨的寒冷。
我是一个写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53940843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