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0827921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5767840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23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42) "
接到谕旨的那一刻,弘历的心便已飞越了千山万水。
捷报传回时,他正在前线厮杀,那份“天降祥瑞佑我军”的狂喜与对初生爱女的刻骨思念交织在一起,化作了更汹涌的战意。
如今战事稍歇,那份被压抑了许久的、如同野火般炽热的思念,再也无法遏制!
他想立刻策马扬鞭,日夜兼程,冲回那座熟悉的王府,去看望为他诞育明珠而虚弱不堪的福晋琅嬅,更要亲眼看看、亲手抱抱那个在他梦中呼唤“爹爹”、挥手间平息沙暴、带来生机与胜利的天命之女——他的昭蘅,他的嘉玥!
然而,铁血征尘可以洗去,刻入骨髓的君臣之礼与皇子本分却不容僭越。
弘历深知,自己首先是大清的臣子,是父皇的儿子,其次才是丈夫与父亲。巨大的喜悦与归心似箭的渴望,被他用强大的意志力死死压在心底。
他褪下沾染血污与尘沙的战袍,换上崭新的亲王常服,一丝不苟地整理仪容,确保不露半分疲态与失仪。
唯有那双深邃眼眸深处,跳跃着难以完全掩饰的、名为“归家”的火焰。
他率领着精简的护卫亲兵,以亲王仪仗所能允许的最快速度,星夜兼程,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京城。
巍峨的朝阳门在望,熟悉的御道笔直通向那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紫禁城。王府的飞檐翘角仿佛就在眼前,府中那小小的、牵动他全部心神的人儿仿佛在呼唤着他。
弘历握着缰绳的手紧了又紧,喉结滚动,最终还是狠狠一夹马腹,在王府门前毫不停留,径直朝着西华门的方向疾驰而去!
“王爷!” 贴身太监李玉忍不住低呼一声,眼中满是不解。
弘历头也不回,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先进宫!面圣述职!”
马蹄踏在青石板上,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声响,如同他擂鼓般的心跳,奔向那必须履行的第一份责任。
养心殿西暖阁内,檀香依旧,却比数月前多了几分从容。
雍正帝胤禛端坐御案之后,面容虽依旧清癯,但眉宇间因西北大捷和嘉玥公主降生而积攒的沉郁之气已消散大半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掌控大局的沉稳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。
“儿臣弘历,叩见皇阿玛!皇阿玛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 弘历大步流星走入暖阁,甲胄虽卸,但一身亲王蟒袍仍带着塞外的风霜与肃杀之气。
他撩袍跪倒,声音洪亮,姿态恭谨,将一路风尘与心底的急切都深深压下。
“起来吧。” 雍正的声音平静,目光却锐利如昔,将儿子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了一番。
看到弘历虽然清瘦了些,但眼神明亮,精神矍铄,并无伤病,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满意。“一路辛苦了。赐座,上茶。”
“谢皇阿玛!” 弘历谢恩起身,在苏培盛搬来的绣墩上虚坐了半边。
内侍奉上热气腾腾的君山银针,茶香袅袅,稍稍缓和了殿内过于凝重的气氛。
真正的奏对开始了。
弘历收敛心神,抛开所有杂念,开始条理清晰、巨细靡遗地向雍正禀报西北战局:
“儿臣启禀皇阿玛,正月十四夜额尔齐斯河大捷后,叛军元气大伤,士气低迷。噶尔丹策零率残部退守斋桑泊以西,依托阿尔泰山余脉负隅顽抗。费扬古将军采纳稳扎稳打之策,已命岳钟琪部巩固巴里坤、科布多防线,确保粮道畅通;同时派遣精锐骑兵,持续袭扰叛军后方牧场,断其补给,疲其兵力。北路主力则步步为营,沿额尔齐斯河上游修筑堡垒群,步步紧逼,挤压其生存空间…”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53683296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