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0827920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5767840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2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693) "

熹贵妃望着那抹微光,又低头看看怀中如同玉琢般的小孙女,脸上露出了无比满足和期待的笑容。

她知道,这个在惊天异象中诞生、被皇帝寄予超越祖制厚望的“嘉玥”公主,她的未来,必将与这冉冉升起的朝阳一样,光芒万丈,照亮整个大清的河山。

数日后,宝亲王府张灯结彩,喜气盈门。

雍正帝虽未亲临(因西北战事未平,皇帝需坐镇中枢),但派出了以和亲王弘昼为首、规格超然的庞大钦差队伍,浩浩荡荡地来到王府,正式宣读册封圣旨,并带来了象征和硕嘉玥公主无上尊荣的金册、金印。

那金册以赤金打造,镶嵌七色宝石,正文由雍正帝御笔亲书,极尽褒扬之词;金印更是规制宏大,印钮为盘龙栖凤,印文为满汉双文“和硕嘉玥公主之宝”。

其规制之隆重,远超所有亲王嫡女,甚至直逼皇子。

熹贵妃亲自坐镇王府,主持了这场简朴却不失庄重的“接旨”仪式。

她抱着襁褓中的小昭蘅,代替她接过了那沉重的金册金印。

小小的婴儿在祖母怀中睡得香甜,浑然不知自己甫一降世,便已位极人臣之女,更承载着一个帝国对盛世的全部期许。

雍正帝的赏赐如潮水般涌来:珍玩古董、绫罗绸缎、名贵药材、甚至专门为小公主调拨的、由精挑细选的乳母、嬷嬷、宫女、太监组成的庞大服侍团队。

养心殿的库房仿佛为这位小公主敞开了大门。

而“嘉玥”之名,伴随着那夜“龙凤和鸣”的神迹以及“天降祥瑞,佑我军捷”的传奇,如同长了翅膀,迅速传遍朝野,飞向西北军营,甚至飘入了寻常百姓家。

所有人都知道,大清朝诞生了一位了不得的公主,她是天命的化身,是祥瑞的象征,是皇帝心尖上的至宝,是帝国未来的吉兆。

紫禁城的重重宫阙,在早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
寿康宫内,熹贵妃抱着刚刚被正式册封为和硕嘉玥公主的小昭蘅,轻轻哼唱着歌谣。

婴儿无意识地抓住祖母的一根手指,发出细微的咿呀声。

熹贵妃低下头,用脸颊蹭了蹭孙女娇嫩的小脸,眼中是化不开的慈爱与骄傲。

养心殿中,雍正看着案头西北传来的最新捷报(在嘉玥公主降生祥瑞“庇佑”下,清军士气如虹,接连取得胜利),又看了看内务府呈上的、为嘉玥公主特制的、缩小版的亲王仪仗图样,嘴角勾起一抹深沉的、充满期待的弧度。

西北的烽烟尚未完全平息,但希望的种子已然破土。

一个以“嘉玥”为名、注定要书写传奇的盛世凰图,在雍正九年那个龙凤和鸣的上元之夜,悄然拉开了序幕。

所有人都在等待,等待着这颗璀璨的帝星,如何照亮大清的未来。

雍正九年,初夏的微风已带上了几分暖意,吹散了西北戈壁残留的凛冽与血腥气息。

持续近一年的西北战事,在“和硕嘉玥公主”降世带来的祥瑞与士气鼓舞下,终于取得了阶段性、决定性的胜利。

准噶尔叛军主力遭受重创,噶尔丹策零被迫收缩势力,远遁漠西。

虽然彻底平叛尚需时日,但帝国的西北边境,已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与稳固之机。

定边大将军费扬古坐镇前线,主持善后与防务。

而奉旨历练、功勋卓著的宝亲王弘历,则被雍正帝以“述职奏捷,共享天伦”为由,先行召回京师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53683296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