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0820798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5765711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7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624) "扭扭,像爬虫。

“小翠,小莲,你们把那天看到的所有细节,春桃的样子,她走的方向,你们怀疑的原因,还有刘嬷嬷后来怎么威胁你们的,都仔仔细细告诉我。”

林晚深吸一口气,“我写下来,呈给陛下。”

“呈给……陛下?”

小翠和小莲都惊呆了。

“对!”

林晚用力点头,“澄心院管的就是‘口是心非’,管的就是‘冤枉’。

贤妃娘娘说是误会,但真相不是!

陛下让我‘品鉴’,我就得把品出来的‘味儿’,原原本本告诉陛下!”

那份由林晚口述、小太监润色(主要是把林晚歪歪扭扭的字抄正)、最后林晚郑重签上自己名字的“澄心院呈报”,被送到了御书房我的案头。

我展开。

字迹虽然工整了许多,但遣词造句依旧带着御膳房的烟火气。

“……奴婢观小莲神色惊惶,手指紧绞,如锅中沸水翻滚不定,显是心中有鬼……然此‘鬼’非偷窃之鬼,乃知情恐惧之鬼……”“……刘嬷嬷声色俱厉,如滚油泼水,炸响喧天,实为心虚欲盖弥彰……”“……春桃此人未至澄心院受询,如汤中主料缺席,其味难辨全貌……”“……贤妃娘娘言钗子自现,然时机巧合,如撇去浮沫后汤色骤清,过于刻意……”通篇没有引经据典,没有华丽辞藻。

全是用她最熟悉的“庖厨之道”在打比方,分析得却鞭辟入里,直指核心——贤妃在包庇心腹,掩盖真相,小莲是被推出来顶缸的。

我看着这份独一无二的“呈报”,再看看站在下面,努力挺直小身板、眼神却透着紧张和执拗的林晚。

“你确定要管?”

我问。

“陛下让奴婢品鉴人心,奴婢品了。”

林晚声音不大,却很清晰,“品出这汤……不对,这事,味儿不对。

有人受了委屈,有人说了谎。”

“对方是贤妃。”

“陛下说过,凡有欺瞒、蒙蔽、构陷、舞弊等行径,皆可查实。”

林晚抬起头,清澈的眼睛看着我,“贤妃娘娘……算吗?”

她问得很直接,甚至有点莽撞。

但那份纯粹的、近乎固执的“认死理”,却让我心头那点被朝臣谎言腌入味的郁气,散了不少。

“算。”

我放下呈报,“高德胜。”

“奴才在!”

“传旨:丽景宫宫女春桃、管事刘氏,行为不端,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53665077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