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079271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575822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9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667) "

“反混沌现象不是障碍,是提示。”江砚突然开口,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,“它在告诉我们,生命系统需要的不是单向调控,而是动态平衡——就像我们俩。”他指向白板上的双螺旋箭头,“混沌与秩序,本就是共生关系。”

实验室的应急灯不知何时熄灭了,自然光重新涌入。测序仪的嗡鸣与量子计算机的低鸣交织成新的节奏,像在为这道跨越理性与感性的方程式伴奏。

五、未完成的演算

深夜的数据中心,江砚和林卷卷并排坐在地上,面前摊着新的模型草图。“共舞模型”的核心逻辑已经清晰:放弃对生命系统的单向调控,转而建立AI与生物反馈的实时对话机制,就像两个舞者在动态平衡中寻找最美的韵律。

“还需要解决三个理论难点。”江砚在纸上列出清单,字迹比平时柔和了许多。林卷卷突然凑过来,在每个难点旁边画了个笑脸:“相信我,我们能搞定。”

江砚看着她眼里的光,突然俯身吻住她。窗外的抗议声似乎小了些,远处的城市灯火璀璨如星河。他想起那张“卖身契”上的指纹印,想起诺贝尔奖的金色奖章,想起此刻唇齿间熟悉的咖啡香——这些碎片最终都将汇入那道爱的方程式,成为永恒的变量。

“明天,我们重启实验。”他抵着她的额头,声音坚定,“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,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方程式。”

林卷卷笑着点头,指尖在他掌心画那个积分符号。铁盒里的旧物静静躺在一旁,胖橘猫不知何时溜了进来,在“卖身契”上踩了个橘色的爪印,像给这道未完成的方程式盖了个章。

晨光熹微时,江砚在新模型的扉页写下:“本研究献给所有在混沌中相信秩序,在质疑中坚守热爱的灵魂。”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特别献给林卷卷博士——我的首席积分官。”

实验室的灯彻夜未熄,像风暴眼中一盏倔强的航标灯。理论的深渊依旧存在,舆论的狂潮尚未平息,但此刻,有什么东西比任何完美的模型都更坚固——那道写在旧纸上的荧光方程式,那两个在黑暗中紧紧相握的手,那用信任与疯狂演算的,属于科研与爱情的永恒命题。

一、风暴中心的听证会

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的听证会设在日内瓦湖畔的会议厅,巨大的落地窗将湖光山色框成流动的画,却丝毫冲淡不了场内的凝重。来自32个国家的伦理学家、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坐满了席位,摄像机的红点像蛰伏的野兽,对准了主席台中央的空位——那是留给江砚和林卷卷的位置。

“听说他们的‘共舞模型’还存在理论缺陷。”后排传来窃窃私语,说话的是欧盟伦理委员会的副主席,曾公开称“终极生命调控计划”是“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”。

“连伯格教授都动摇了,这次恐怕凶多吉少。”旁边的人翻着厚厚的听证材料,其中最显眼的是那份“反混沌现象”的实验报告,被反对者用红笔圈出了二十多处。

林卷卷攥着江砚的手,掌心的汗濡湿了他的指尖。她今天穿了条简洁的白色西装裤,衬得身形格外挺拔,只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她的紧张。“别担心,”江砚的声音低沉而稳定,“我们准备了178页的风险管控方案,每页都有数据支撑。”他另一只手里拿着的文件夹,边角已被反复摩挲得发亮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53498188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