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3487895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473948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223) "后来杯酒释兵权,巧妙地避免了功臣拥兵自重,保我大宋太平无事。

明太祖朱元璋:你们都别争了,咱老朱出身贫寒,从一个小乞丐一路打拼,建立大明,这才叫白手起家,你们谁有我这经历?我这一路的艰辛,你们可想象不到。

秦始皇嬴政:朱元璋,你这大杀功臣,手段是不是太狠了点?就不怕后人诟病吗?

明太祖朱元璋:哼,那些功臣居功自傲,飞扬跋扈,严重威胁到我大明江山的稳固,我不得不防。我这么做,也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坐稳皇位,永享太平。

武则天:哼,你们男人能当皇帝,本宫一样能!本宫在位时,推行了不少新政,重用人才。

唐太宗李世民: 朕倒好奇,诸位在诗词文学上可有造诣?

宋徽宗赵佶: 李后主词确实精妙,然朕在书画上的造诣,恐怕无人能及。朕自创的瘦金体,笔势瘦劲飘逸,别具一格。只可惜,与后主一样,皆为亡国之君,这命运,真是捉弄人。不知隋炀帝陛下,当年修运河、开科举,可曾想过隋朝二世而亡?

隋炀帝杨广: 朕修大运河,贯通南北,利在千秋,却被后世诸多误解。朕之诗文,亦有可观之处,“流波将月去,潮水带星来”,此句意境,诸君以为如何?再者,朕开科举,为国家选拔人才,功不可没。只恨未能善终,实在不甘。

魏文帝曹丕(骄傲):说到文学,我曹家可颇有建树。我父亲曹操,那诗写得雄浑壮阔,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,尽显英雄气概。我与弟弟曹植也不逊色,我著有《典论·论文》,算是文学批评史上的开山之作。

秦始皇嬴政(好奇):这文学批评是何意?朕只关心如何治理国家,对文学研究甚少。

魏文帝曹丕(耐心解释):陛下,文学批评便是对文章、文学现象的分析评价。通过它,可以推动文学发展。像我弟弟曹植,七步成诗,其文学才华堪称一绝,只可惜……(语气转为惋惜)

明太祖朱元璋: 你们这些文人皇帝,就爱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38018125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