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33570755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453579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70) "

“咳咳!”

“胡说,那是气话,能当真吗?”

“还不快带刘学士去敷药。”

朱元璋吩咐完陈锦,这才黑着脸看向蓝武:“你跟咱进来,看咱怎么收拾你。”

蓝武这会儿奖励也到手了,气也出了,自然喜笑颜开,跟着老朱进了暖阁。

“呵呵,你小子可以啊,这是当了凉国公,脾气见长啊!”

等朱元璋再回过头的时候,脸上的怒意已经消散一空,他指了指旁边的火炉笑道:“这一路雪下的大,坐下烤烤吧。”

“陛下不惩罚我吗?”

蓝武脸上满是讶异。

“那是咱做给刘三吾看的,他们文人最看重的就是一个面子,咱自然要给到位。”

朱元璋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,看着蓝武意味深长道:“勋贵和文人哪个更亲近,咱还是分得清的,文人只是一时在位的流官,勋贵却是和大明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的手足兄弟,若非迫不得已,咱又怎么会自废手脚呢。”

蓝武心中一动,觉得老朱这句话说的很有深意。

这不由就让他想起了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一场和刘三吾有关的旧案。

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。

这算是洪武末年的第一大案,在蓝武看来也是文官向老朱发起的一次试探和挑衅。

在那一次的科举考试中,录取的五十一名考生全部都是南方人,没有一个北方人。

更严重的是,在老朱要求重新审卷儿,并明确要求选一些北方士子录取的情况下,呈上来的结果依然如故,甚至刘三吾等人还在一众北方考生的试卷上添加了评语,文理不佳,并有犯禁忌之语。

说实话,事情到这个地步,就已经和科举考试公正不公正没有关系了,这就是一次纯粹的政治挑衅。

那时候老朱已经彻底的垂垂老矣,身边可用的勋贵也被他自己杀的杀、发配的发配,而且为了朱允炆能得到文官的支持,皇位能坐的稳固,老朱有生以来第一次向文官们妥协,并没有过度追究此事。

甚至连刘三吾这个主考官最终也只是判了一个流放而已。

他最多也就是利用皇权的至高无上,又单独给北方考生单独开了一场秋闱,又重新录取了六十一个北方士子。

特意让录取的人数比春闱的南方士子多出十个,或许就是这位开国皇帝最后仅剩的倔强了。

蓝武几乎没有犹豫,便把这件事和朱元璋详细说了一遍。

毕竟他耳刮子已经扇了,和刘三吾以后也没有和解的可能了,能恶心恶心这老头子,他是很乐意的。

朱元璋全程听着,虽然面上没有任何表情,但眼角时不时的抽动,却表明这位开国皇帝,心里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。

“蓝武,你知道吗?”

“就在今日,翰林院的吴斌给咱上了一封贺表,称赞大明如今国泰民安,文风鼎盛,说咱是千古一帝……。”

等蓝武讲完,朱元璋突然从诸多奏章中抽出一封,递给蓝武,笑道:“你可以看看,他夸赞时所有的词汇有多肉麻。”

蓝武好奇的接过,看了两眼就感觉头晕眼花。

他前身不学无术,是个纨绔子弟,他自己就更不用说了,到了明朝就是个文盲,看到这上千字的奏疏,头都大了。

他赶紧合上奏疏,满脸告饶:“陛下,您就饶了我吧,这东西我真看不来。”

“呵呵!”

“说实话,咱也看不来,但咱每天收到这样的奏疏多的数都数不清,咱大明的文臣就是这样,当你强大的时候,即便他心里看不起你,也能捏着鼻子极尽赞美之词来讨你的欢心。”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35286293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