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33116190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446862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7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1878) "p>望着收复的城池,我深感欣慰:这一仗的胜利,正是这些年改革的成果。 而我,也从一个预警者,成长为真正的谋士。
正整理战报,又一个预警闪过: 魏国朝廷已经开始动摇,许多大臣对司马懿失去信心。
这次的胜利,不但打开了局面,更为未来五年的大计奠定了基础。
17 民生改革
建兴十五年冬初。
距离那个"1825天"的预警已过去近900日。
前线捷报频传之际,我却被一个预警画面惊出冷汗:
来年将有大旱,若不未雨绸缪,恐怕要误了五年大计。
细看预警细节:但见农田干涸,百姓缺粮,连带军需补给也跟着受影响。
更糟的是,一些地方还会因此动乱。
正要去找诸葛丞相,又一个预警闪过:
若能及时改良水利和农具,不但能渡过难关,还能为未来五年储备力量。
"丞相!"我匆匆入帐,"关于民生..." 诸葛亮放下军报:"可是又有预警?"
我展开地图:"来年恐有大旱。
不过末将以为,这反倒是个机会。"
"哦?何解?" "您看,"我指着地图上的河道,
"如果能趁机修建水利,改良农具,不但能防旱,还能提高产量。
这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至关重要。"
正说着,又一个预警闪过:
黄月英改良的水车效率很高,若能推广开来,必能事半功倍。 我赶紧补充:"黄夫人改良的水车就很好。
不如让军需工坊先造一批,派人到各地教民使用?"
诸葛亮欣然应允:"善。还有什么想法?" "末将以为,"我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图纸,
"可以改良犁具,让耕作更省力。
再建些粮仓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34376042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