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33116185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446862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036) "

得多招些寒门学子,以防世家把持朝政。"

诸葛亮深以为然:"善。还有呢?" "最重要的是要改革教材。"我掏出一份教学大纲, "除了经史子集,还要加入算学、机械、医术等实用之学。 这些知识,都是未来强国之基。"

建兴十五年初,成都武侯学院正式成立。 第一件事,就是请来黄月英教授算学和机械制造。 她不但教授理论,还带着学生们实地考察,研究新式武器的原理。

刘禅对这些新奇的知识很感兴趣,常常亲自参与实验。 我见状,趁机建议诸葛亮:"不如让陛下也参与军械改良的讨论? 这样既能学习,又能了解军国大事。" 诸葛亮欣然应允。就这样,刘禅不但学到了知识,更渐渐明白了治国之道。

正忙着调整课程,又一个预警闪过: 魏国也在推行教育改革,但他们只注重世家子弟。

我赶紧向诸葛亮建议:"这是我们的机会! 只要广收贤才,必能聚天下英杰。这也是未来五年的关键所在。"

诸葛亮深表赞同,立即下令:

凡有才学者,不论出身,皆可入学。 他还对我说:"子谦,你这次做得很好。" 我连忙道:"末将不过是依计行事。"

诸葛亮摇头道:"你这预警之能,用得越发纯熟了。" 说着,他指着那些正在学习的学子:"更难得的是,你懂得根本。 一个人才,既是当下之用,也是未来之基。 一次改革,既为眼前,也为长远。"

听到这话,我心中一震。那个"1825天"的倒计时又浮现在脑海。 是啊,要想改变历史,不但要有先见之明,更要培养人才。

建兴十五年初春,距离那个"1825天"的预警已过去近750日。 望着那些朝气蓬勃的学子,我不禁感慨: 这一仗,我们不但在培养人才,更是在为蜀汉开创未来。 诸葛亮说得对,教育不止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34376041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