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33116165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446862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015) "p>好在有黄月英帮忙。 她不仅帮我改进了仓储设计,还想出了用石灰水浸种的法子。 三个月后,第一批粮仓建好了。
我特意用石灰水浸过的种子,果然没遭蝗虫。 诸葛亮很满意,当即下令在各地推广。
建兴十三年秋,我正在查看新建的驿站,又见一个预警: 若不及时调整驿站布局,五年后的北伐,粮草转运会出大问题。 这次的画面虽然模糊,但我已经学会从蛛丝马迹中找出关键。
我赶紧让人加固了驿站的马厩,还在要道上多设了几个粮仓。 诸葛亮见我忙得团团转,问:"你就这般确定要大旱?"
我心说这预警虽然模糊,但宁可信其有。 嘴上只说:"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 再说,这些准备总归不会白费。" 诸葛亮笑了:"你倒是学会打机锋了。"
果然,第二年夏天,大旱如期而至。 多亏提前储备,又有驿站转运,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。
改革如逆水行舟,稍有不慎便会倒退。 但我们别无选择,唯有勇往直前。
诸葛亮这才动了长远打算的心思:"子谦,趁这几年,好生完善后勤体系。" 我赶紧应下,心说可算找对了方向。 看着诸葛亮的背影,我暗暗盘算:这五年,一定要把后勤打造得固若金汤。
毕竟,那个"1825天"的倒计时,已经过去了近200天... 我知道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 不仅要保证粮草供应,还得防着那些想趁机中饱私囊的蛀虫。
但这些都不是问题。 因为我有预警系统,更有诸葛亮和黄月英的支持。 虽然远期预警模糊不清,但只要细心观察,总能找出关键线索。
最重要的是,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: 不是做什么大将军,而是做好诸葛亮的后勤官。
或许,这就是我穿越来的意义? 用这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34376040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