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33116163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446862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0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1924) ">

自打街亭一战过去两月,那个"1825天"的倒计时已过去近180日。

这些天,我就琢磨着一个问题: 光改进军械还不够。

说来奇怪,这预警之能也在不断变化: 近期的军情预警清晰如在眼前,而远期的天灾预警却总是朦朦胧胧,需要多次印证才能确定。

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,除了军械不足,后勤也是大问题。 有了这五年时间,我得好好谋划。

建兴十三年初夏,我正在军械作坊查看新式投石机。 黄月英改进的设计果然精妙。

突然,一个模糊的预警画面闪过: 明年夏天,蜀中将有大旱。 虽然远期预警不如近期清晰,但关乎民生大事,我还是决定上报。

这一天,我站在蜀中某个偏远县衙,感受着改革的艰难。

改革,果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。

传统士族的代表们正在激烈地抨击我们的新政: "曲辕犁?简直是异端!" "粮仓改革?这是要颠覆千年农耕传统!"

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敌意。 这些士族代表,个个眼高于顶,视我们的改革如洪水猛兽。

内心的自我怀疑在此刻达到顶点: 我真的能改变这个固化的社会吗? 这些改革真的能带来希望,还是会引发更大的动荡?

"丞相,小童有事禀报。" "说。"诸葛亮正在看地图。

"明年怕是要大旱。"我斟酌着说,"不如趁现在储备粮草?" 诸葛亮放下地图:"如何储备?"

我早有准备:"首先,可在各地建粮仓。 用石灰和细沙铺地,四壁也要抹石灰。" "这样能防潮防虫?" "正是。还要在顶上开天窗,保持通风。"

诸葛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:"改革,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"

他仿佛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34376040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