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13438778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6) "33632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35) "第4章 为女儿满周岁摆大酒" ["content"]=> string(5216) "

为女儿满周岁摆大酒,方觉兴自然不会忘记给妹崽取名的董老师,他提前两三天就到学校里去请了。董老师自然是满口应承下来,还特地格外为翠儿的“满岁酒”准备了一份奇特的礼物,那就是山伢子他们唱的那首山歌的歌词。

他还为翠儿带来另一件礼物,那就是早两年让学生家长从深山里弄来的紫玉兰的树苗。他把树苗栽在小学校前的坪里,居然像变戏法一样压条繁殖出好几棵来。他半开玩笑半郑重地把紫玉兰苗交给方觉兴,“我这个山里的教书匠的心愿呐,就是盼着教的学生们个个能成材。你家翠娥长大了,保不准还是我的学生妹哩。就祝她和这株紫玉兰一块儿长大成材呗。”

“哎呀,当老师的琢磨个事儿就是和我们不一样,吉利!”董老师的一番贺辞又引来一片掌声和赞颂,方觉兴也乐滋滋地接过这份别出心裁的“贺礼” 。

“谢啦谢啦,明天大清早我一准把这树苗栽上,谢您的吉言,一起成材!”

董老师眨闪眨闪眼睛,沉吟了一下,煞有介事地对方觉兴说道: “你呀,先别急,栽这株紫玉兰的时候还应当再办一桩事儿。”

“啥事?”

“你家翠娥不是月宫里的嫦娥下凡么,月亮上的蟾宫里可是有桂花树哟……”

经董老师这么一点拨,方觉兴和吃酒的乡亲们顿悟并喝彩,“还是当老师的想得周到,仙女儿下凡,没有桂花树陪伴左右咋行?赶明儿我们去弄棵山桂来栽上,和董老师送的这紫玉兰结伴儿。”

“谢谢大家!谢谢大家!来呀,把碗端起来,没啥好端上台面的,全是咱乡里土菜,酒管够,肉管饱,畅开喝呀吃呀!”方觉兴双手端起一竹筒米酒,转着身子朝四周作揖,那爽朗的声音夹带着心满意足的情怀,在大坪上悠荡。方嫂褪下围裙,在伍婶的陪伴下抱着翠儿走进坪里。大坪里顿时响起一片喝彩声。“今儿的主角儿出场了!”方觉兴伴着方嫂逐桌劝酒,识趣的乡亲们也说着祝福的话,顺势把红包或礼物递过去。山里人穷呀,那递上去的红包三块五块的居多,有的还是一包一角五角一元凑起来的钢蹦儿,意思意思就是了。

坪里荡起一片笑声,划拳声、碰杯声、笑声融汇在一起,方家老屋前荡漾着一片欢乐。平日里隔山隔水难得聚在一块儿,谁家办个喜事儿,正是相聚畅饮的好场合好机会。村里不少乡亲的孩子几乎全是董老师的学生,除了方觉兴俩口子这主角儿,他便成了酒席上的伴角儿,凭这脸儿熟和天南地北的闲扯篇儿,倒也给翠儿的满岁酒陡增几分喜庆与欢乐的气氛。来贺喜的乡邻们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,惟独他从晌午到傍晚未离开过,嘻嘻哈哈地帮着主人家招呼来客,桌旁一腾出空位,他就填补上去举碗劝酒。反正这天恰好是周末学校里不上课,了无牵挂住在学校里的他也乐得一天不用去做饭。到了后半晌,董老师的酣意涌上了双颊,脸膛渐渐泛上晕红。

酒席的最后一个仪程也算是最隆重的节目,那就是让刚满周岁的孩子“抓阄”。这“抓阄” 也叫做“抓周”的习俗,相传从一千七八百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就有了,不论是南域北疆,大凡孩子满周岁摆酒也是自然缺少不了的一个喜庆仪式。满脸喜气的方觉兴从方嫂怀里接过翠儿抱起来,凑到伍婶郑重地端过来一只平底簸箩前。这簸箩是方嫂用新砍下来的竹子劈成篾编的,簸箩的边框上缠着红线绳,一来是为了图个吉利,二来也是防止篾丝划了孩子的嫩手。散发着清香味的簸箩里摆着几样家什:一块点上红色的糯米糕饼,一把从村会计那里借来的算盘,一个布娃娃,一本山伢子他们用过的课本,一枝铅笔,一小瓶方嫂平时不舍得用的雪花膏,一个针线包,一张拾元的钞票。

众人探头看了看,有人嚷喊起来,“咋着,好像还缺了一件啥东西吧?”

“缺个啥?”凑热闹的人们众说纷纭,七嘴八舌地莫衷一是。

“缺个印把子!”还是董老师聪明,他用眼角向簸箩里瞄了一下,一眼便看出了端倪。这时候,贺喜吃酒的人们才发现村支书满山叔没有来。

“哎,方爹,你家摆满岁酒这么大的事,没去请满山叔呀?”

“哪里会呢,说实话头一个去请的就是他呀!”方觉兴连连摆手辩解道:“村里的大事小事,缺了他这位老支书咋行?”

“那满山叔到这会儿咋还没现身呢?”

山伢子搭腔说:“满山叔大清早到我家说,镇上通知他去开会,要晚一会儿才能到方爹家送章子喝喜酒呢。”

“唉哟哟,这日头都挂在头顶上啦,满山叔咋还没来呢?”董老师搓了搓手,埋怨说道:“你该让老支书把村里的公章捎带过来哇!”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665358341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