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2556208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2995184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23) "第5章 焦虑、无助" ["content"]=> string(9484) "2024年4月17日柳如烟的朋友关心了一下她的排名咋样。

柳如烟吐槽:看来明年要考80才能上岸了。

无事可做,柳如烟又在招聘APP上投简历,加了几个中介,准备过段时间进厂打工赚钱。

又是网上冲浪的一天。

---------“久久为功”意为要持之以恒,锲而不舍,驰而不息“点石成金”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,就使它变得很出色“风雨无阻”比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,都按照原计划行事“水滴石穿”比喻力量虽小,只要坚持不懈,事情就能成功,词语本身既包含了坚持的行为,也包含了坚持带来的结果“别出心裁”指独出巧思,不同流俗“匠心独运”形容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“标新立异”原指为表明自己新颖的义理,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,后来也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,表示自己与众不同“推陈出新”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,取其精华,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(多指继承文化遗产)“食古不化”指学习古代知识不善于吸收、理解和运用,就好像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“照本宣科”一般形容讲课、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、讲稿,没有发挥“生搬硬套”形容不顾实际情况,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经验和方法,均不能体现出套用以前的、传统的意思“钻故纸堆”意思是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“闭门造车”指只凭主观办事,不管客观实际“一蹴而就”比喻事情轻而易举,一下子就成功“迎刃而解”比喻处理事情、解决问题很顺利,文段并未体现解决问题或困难之意“一挥而就”形容写字、写文章、画画快“一步登天”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“因噎废食”比喻因为出了一点问题或怕出问题,就把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停下来不干“小题大做”比喻人不恰当地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来处理“因小失大”指为了小的利益,却造成大的损失,文段并未提大小利益之间的关系“坐以待毙”指处在困难或危险的境地,没有办法或不积极设法而采取消极的态度,听其自然“视而不见”表示不关心,不重视,不注意或假装没看见---------近年来,随着ChatGPT等模型的快速迭代,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技术逐渐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焦点。

据《中国青年报》近日报道,一些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出生的中学生己经无缝连接到了“AI+”,将文科作业或者比较“水”的小作业交给AI软件,再在AI软件反馈的材料基础上修改和完善。

这让人不禁想起前段时间颇具争议的“拍照搜题软件”——通过拍照题目上传到App,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解法。

老师们根据日常作业反馈的情况,本以为学生己经掌握了80%的知识点,但是考试时才发现其中不少是AI代劳的内容。

借助AI逃避思考过程,“偷懒”行为消灭了思维培养的“过程性”。

目前,AI技术虽然看起来能解答问题,但是还难以真正契合考试的思维逻辑。

而那些依赖于“AI+作业”的中学生,只是浮皮潦草地应付了作业,并没有真的掌握知识和考试技能。

“AI+作业”进入中学课堂,不应仅仅是拍照搜题软件和应付交差的工具。

拍照搜题软件背后是“拿来主义”思维,目的是解决单一问题。

而多位教育专家皆言,“AI+教育宜疏不宜堵”。

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面前,如何利用AI技术促进教育水平提质增效,值得人们站在更高维度深思。

与其对“AI+作业”严防死守,不如让AI技术在教育中发挥其真正的潜力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、智能化的学习体验,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维度进行思考,进而实现人从“单能”向“多能”的转变。

如何利用AI技术为作业设计提供更多创新与可能空间,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性,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教育演进过程中所要面临的“必修课”。

AI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,既是对于教育行业、教师队伍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新挑战,也是对当今内容生产行业乃至各行各业提出的新课题。

目前,美国、英国、日本等国家也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,将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纳入全学段,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多人工智能技术主导权。

纵观社会发展过程,教育与技术发展总是相伴而行。

书籍、报纸的大量传播,电视、计算机、多媒体等媒介的兴起与演替,都在推动甚至迭代了教育的形态。

对此,教师需要以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。

正如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云泉所言,“AI大模型目前可以作为各种知识和信息的压缩和检索工具,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渠道,我们应该尝试把它看作学习的助手”。

与此同时,我们还需对AI工具的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明确界定,制定合理的作业标准和评估机制,加强对学生使用AI工具的监督和管理。

通过充分发挥AI技术的潜力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改善教学质量,促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,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、高效的教育环境。

----------运到市场里、选进菜篮子、沾上烟火气,一棵生菜就完成了从植物工厂到消费者餐桌的“旅行”。

走在超市菜场,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果蔬品质上佳,还能够西季供应。

这背后,离不开设施农业的飞速发展,让家里的菜篮子更加琳琅满目。

近年来,各地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建设,设施农业己成为城乡居民菜肉蛋奶等各类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。

“良田”不只在田野,也在工厂——垂首农业拔地而起,把作物从田间地头“搬进”工厂,种植由平面转向立体。

种植不只靠农户,更靠科技——智慧管控系统、机器人技术应用等,让作物生长更加有序、可控。

向设施农业要食物,离不开技术装备研发的支持保障。

如今,科技创新有力,“工业反哺农业”对设施农业的带动作用更强,新型智慧技术、传感设备进一步应用,让消费者的菜篮子持续“上新”。

同时,设施农业大大丰富食物供给,也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。

群众对优质鲜活农产品的持续需求,也为设施农业关联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
在越来越多的植物工厂、智慧温室里,一批批作物茁壮生长。

它们被端上餐桌,在一餐一饭里展现设施农业发展的蓬勃活力。

----------人勤春早,希望田野迎来新的耕耘。

冀南粮仓,河北省宁晋县雅苒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,农机手驾驶自走式植保机稳稳前行,“用上新农机,一天能作业150多亩”。

松辽大地,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光明村,不少农民打算种大豆,“盐碱地里也能长出庄稼”。

数据显示,一季度农业(种植业)增加值同比增长3.8%,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。

人头攒动,消费市场涌动新的活力。

今年以来,从哈尔滨冰雪游,到甘肃天水麻辣烫,消费热点持续刷新。

特别是清明假期期间,商圈餐馆排起长队、热门景区一票难求……消费主引擎动能强劲,这在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:一季度经济增长中,内需的贡献率是85.5%,其中消费的贡献率是73.7%,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。

不管是粮食这个经济发展的“底盘”,还是消费这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,都稳而有力。

对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量来说,只有基本盘稳,大局才稳,基础才牢。

观今日之中国,生产要素有支撑,市场需求有潜力,产业体系有韧性,创新创造有活力,宏观政策有空间。

确保大方向稳,方针政策稳,战略部署稳,不管任何时候都稳稳当当,就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。

不稳无法进,不进难以稳。

只有用发展的眼光、发展的思维、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,才能抢抓新的发展机遇、打开新的增长空间。

比如,加快科技创新,是进的方向。

不久前,一家果业企业以1600万元的价格,购买了4个高类黄酮红肉苹果新品种的苗木繁育经营权,创新成果从试验田走向了市场。

数据里的含“新”量也令人眼前一亮:今年一季度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.7%,与光伏相关的多晶硅、单晶硅增速仍高达50%以上……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,使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,才能更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。

再如,积极主动作为,是进的姿态。

面对渠道受阻、市场波动,一家位于浙江桐乡的纺织企业,负责人一年里飞了10个国家、20多个城市,总里程超过20万公里,跑来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13549582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