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24702639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2808525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20) "第1章 茶馆听书" ["content"]=> string(8386) "北国的十月凉风瑟瑟,枯叶衰败,凝了薄霜。

北鄢景宁五年京都——郦城茗香茶楼茗香茶楼在京中名气盛大,不仅是因为茶茗醇香,更是因为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说书先生。

先生不讲神话,不讲传记,单单讲北鄢皇族的奇闻异事。

先生功底深厚,故事讲得绘声绘色,赢一众佳评。

今日正好是先生说书的日子,茶楼的大堂,雅间,过道上早己座无虚席,桌上都摆好了茶点,或静坐而候,或攀谈消遣,只待先生一上台,惊堂木一拍,故事开讲。

说书先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者,头发花白,长须及襟,双眼讳莫如深,一派高雅儒学之风。

一上台,一声问候,台下满是热烈的回应。

“上回,老朽刚讲完凌王殿下带兵攻伐南越,气吞山河,锐不可当,不到一年的时间,平定南乱,斩下南越皇帝的头颅,带着三十万大军和两千铁骑凯旋而归。

殿下骁勇有谋,攻无不克,乃我大鄢之幸也。”

 “今日,老朽要给诸位讲另一个人……”先生声情并茂的讲演收获了台下一片热烈而期待的掌声和呼声。

先生不知道的是,他口中的凌王殿下此刻正坐在二楼雅间里,被迫陪侄女来听故事。

“嗯?

为何我一来就不讲了,真不给面子!”

上官翊一袭白色锦衣,光鲜亮丽,墨黑的长发垂在身后,手中轻晃着一把暗蓝的折扇,稍乖巧的长相和谪仙般的气质超凡脱俗,倾城绝代的容颜和灿若星辰的桃花眼更是无比惊艳。

“哎呀——你自己的事你有什么好听的,”上官乐谙鄙夷道:“快听这次讲谁!”

上官乐谙,北鄢嫡公主,封号宁阳。

自小众星捧月,颇受宠爱,虽蛮横任性了些,性子是十分讨喜的。

先生的声音继续:“老朽这词要讲的是北鄢的另一位亲王,景王殿下——上官惺!”

众人皆面露疑惑,发出疑问,左右与人交头接耳,以示心中不解。

上官翊和上官乐谙都愣了一下,上官翊是略微惊讶,上官乐谙是一时没想起来还有这个叔叔。

倒不能怪听者此番困惑,比起万众瞩目的凌王上官翊,这与世无争景王上官惺实在没太大存在感。

上官翊与上官惺都是先帝上官旻之子,上官惺比上官翊长两岁,是兄长。

两人一个排第八,一个排第九,上官翊是先帝最小也最偏宠的儿子。

如今的皇帝是排行老大的上官弘,上官弘比两个弟弟大了近两轮,上官乐谙只比上官翊小五岁,却差了个辈分。

“小八叔叔?”

上官乐谙迷惑地嘀咕了一句。

“话说当年,北方由鄢,梁,谖三国鼎立,我北鄢太祖皇帝,培精兵利卒,拓国之疆土,先后收复了梁、谖两国。

谖国时值年轻储子继位,新王尚未深谙国事,太祖皇帝因利乘便,最终收复谖国。”

“攻入谖国王宫时,举‘残魂剑’斩杀谖国王,血溅西方,俘得宫内庶众,后宫佳人。

这其中啊就有谖王后,并把谖王后许给了当时的太子,也就是先帝陛下做侧室。

同年太祖皇帝驾崩,先帝继位。”

“始立明德元年,明德二年,谖王后诞下一皇子,便是如今的景王殿下。

而谖王后就是明德十五年薨逝的许昭仪。”

雅间里,上官乐谙把震惊都写在了脸上,她知道小九叔叔的母亲是西临来的和亲郡主,却从不知小八叔叔的母亲竟是被俘虏来的。

上官翊依旧风轻云淡,这些他都知道,史书上都写着。

先生还在继续:“景王殿下命途多舛,一出生便又是疹疾又是高烧不断,太医言,谖王后并非鄢人,自来了北鄢也是常体弱多病,其子随母,患的是水土不服之症。

钦天监预言此皇子命中吉兆,先帝便命人在谖国原来的疆土上大建行宫,送母子二人去养病,这一养,便是六年。

明德八年,景王殿下才回了京都……”“小叔,他说的是真的吗?”

上官乐谙问桌对面姿态闲散却不失半分风雅的上官翊。

“好奇?”

“嗯!”

“御书房南面第二个书架,第六行倒数第三本书《经史录》里有,自己去看!”

上官乐谙的脸瞬间垮掉,她就知道!

但好奇终抵不过骨气,开始撒娇:“小叔,您就告诉嘛,你明知我最烦看那些古籍了,您就说说嘛,小八叔叔的身世真这么可怜?”

上官翊并没有立即回答,脑子里浮现上官惺的模样,二人除了小时候有点交集以外,并不熟。

但这个哥哥看起来一点都不可怜。

他印象里,这个哥哥清冷又温柔,待人亲和却难以靠近,脸上永远是淡淡的笑容和波澜不惊的眼神。

“故事罢了,古籍里的也未必全是真,若真好奇,亲自去问问他就知道了。”

上官翊淡然解释。

上官乐谙依然沉浸在故事与真实的纠葛里,一边继续听着先生的讲述,一边思索。

后面讲的大都是上官惺在行宫养病那几年的事,那时候上官翊还很小并不了解,他也不感兴趣,实中含虚,天花乱坠的故事罢了,他要是想知道,自己查的都比这个可信得多。

先生讲得津津有味,引人入胜,一连讲了一个多时辰才告一段落。

先生说书每三日一回,巳时开讲,这次讲完要等三天后才能知道故事续节。

“走吧,我送你回宫。”

上官翊合了折扇,抿了一口没了余温的茶,站起身来,理了理衣襟。

上官乐谙意犹未尽,但也只能跟着上官翊回去。

出了茶馆,瑟瑟的风就侵袭着人的脸,上官乐谙拢了拢披风,在侍女的搀扶下上了马车,上官翊也跟着上了。

北方的人早己习惯了气候,即使寒凉,街巷依旧人来人往。

马车在喧嚣热闹的街道不疾不徐穿行,绕过了好几条街巷才辗转到了宫门口。

二人下了马车,早己有人在宫门外候着了。

上官乐谙毕竟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,又是千金贵体,平日里娇宠,所以人都紧着她。

上官翊下了马车,走到领头的太监身前,一众太监宫女俯身行礼问安。

“公主既回来了本王就不进去了,劳虞公公送公主回去,顺便跟陛下说一声。”

虞荣生也是皇帝身边的常侍太监。

“殿下放心。”

虞荣生鞠躬应下,便招呼身后的人把上官乐谙送回宫。

“那我走了!”

上官乐谙跟上官翊打了声招呼就转身走了。

上官翊点了头,又转头对虞荣生说道:“天凉了,公公也回去吧!”

“殿下留步——”虞荣生叫住上官翊。

“公公还有事要交代?”

上官翊待人的态度一向随和亲切。

当然,主要看心情。

“陛下请您到宣庆殿议事。”

虞荣生声音亲和,笑容惯然谄媚。

“这个时候议事,午饭就赶不上趟了。”

“瞧您说的,还能亏待了殿下您不成!

午膳己经吩咐下去了,殿下有什么想吃的告诉咱家,咱家这就让人准备。”

上官翊倒没真对今天的午膳有要求,在虞荣生的陪侍下入了宫门。

一路上也没闲着,拉着虞荣生聊着不着边际的话,虞荣生也在他身后躬身应和着。

他在宫里待这么多年,对这个王爷的脾气也有个底,表面功夫他还是会做的。

宣庆殿是历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处所,殿外有两个太监两个禁卫军把守,进了门,转个方向,绕过一道山水墨画的屏风,才看见开阔宽敞的内殿。

“陛下,凌王殿下到了!”

虞荣生说完退到皇帝身旁。

上官翊怎么也没想到,方才在茶馆里听故事,而此刻故事的主角也在他眼前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11602054" }